各学院(书院):
为切实做好我校2025年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新贷工作,确保贷款工作有序、高效、准确完成,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文件精神和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之前未申请过任何助学贷款的同学可通过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线上申请2025-2026学年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新贷(自2021年起,后续年度的助学贷款均为一年一申请),现将我校2025年校园地贷款新贷工作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新贷预申请
(一)贷款申请对象与条件
国家助学贷款的借款学生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含高职生、预科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未成年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须由其法定监护人书面同意);
5.因家庭经济困难,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
6.本学年未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7.提前开立中国银行借记卡,开通中国银行手机银行并下载APP;
(二)贷款额度
全日制本科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预科生)每人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2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额度不超过25000元。学生申请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支付在校期间学费和住宿费,超出部分可用于弥补日常生活费。
二、新贷申请步骤
(一)填写问卷
请符合条件的本科生于9月21日之前进入“智慧学工-问卷调查”,研究生进入“智慧研工-问卷调查”,并按照问卷提示、认真填写“2025-2026学年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新贷需求统计”调查问卷。(注意:本次问卷调查仅为新贷需求统计环节,问卷填写完成不代表已完成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新贷办理。)
以下三类学生不用填写此问卷:
1.不准备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本科生、研究生或预科生;
2.已成功办理2025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科生、研究生或预科生;
3.非全日制研究生或者定向研究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除外);
(二)激活借记卡
待中国银行完成新贷统一批开卡后,学生可携带身份证、手机分批前往银行网点办理激活(填了问卷的同学无需单独去银行开卡,分批激活卡的具体时间和地点以银行通知为准,若有特殊情况,银行和学校会单独联系处理)
(三)在中国银行手机APP上申请
1.业务初审阶段
进入“国家助学贷款”模块点击“申请”后进入下一步,班级、专业、QQ邮箱务必填写完整,业务初审机构选择高校,家庭住址栏不要填写学校地址。核实个人信息无误后再次点击下一步上传本人学生证及身份证正反面(注意身份证有效期);
2.等待高校完成业务初审
学校审核通过后,学生进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签署电子合同,签署后显示待入学。(期间显示的入学验证码无需给学校);
3.银行放款
待部分金额入学校对公账户后经学校财务处批扣,剩余款项打入学生与学校联名的工行借记卡账户。核查贷款到账总金额时也可查询个人贷款账户。
(四)全校新贷工作推进表
阶段 | 时间 | 内容 | 负责单位 |
新贷需求摸底 | 9月17日-9月21日 | 宣传动员、摸底统计、完成2025-2026学年新贷摸底统计与开卡信息采集 | 各学院(书院) |
开卡、激活 | 10月下旬前 (具体时间以银行通知为准) | 汇总《2025年新贷开卡信息》,将贷款学生开户信息电子版报送至银行 | 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完成新贷开卡、学生携带身份证、手机分批前往银行网点办理激活(具体地点以银行通知为准) | 中国银行珞狮路支行 | ||
线上申请 | 激活卡后即可操作 | 学生按照操作流程于手机银行APP申请 | 各学院(书院) |
高校审核 | 11月中旬前 | 资助中心对学生申请进行初审 | 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
签署合同 | 11月中下旬前 | 审核通过后学生按照流程及系统提示在线签署合同 | 各学院(书院) |
银行放款 | 具体时间以实际情况为准 | 银行审核后放款至学校账户 | 中国银行东湖分行 |
三、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一)相关政策须知
办理校园地助学贷款的学生在校期间无需承担利息,全部由国家财政贴息。继续攻读学位可以申请贷款再贴息,继续享受国家贴息政策。毕业后前5年只需还息,5年后开始偿还本金和利息,贷款期限按剩余学制加15年,最长不超过22年。因病休学期间的贷款仍可申请再贴息。毕业后可通过中行手机银行便捷还款。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70个基点(即减0.7%)执行。
(二)积极宣传,广泛动员
各学院负责资助老师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告知资助政策,做好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工作,做到应贷尽贷,确保宣传到位。
(三)全面开展,及时申请
各学院务必要及时通知,提醒学生注意时间节点填写材料,并关注后续集中激活银行卡等通知。
附件1:2025-2026学年中国银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系统申请流程
附件2:2025年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流程及政策宣传
中国银行
学生工作部(处)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25年9月17日